网站首页 医院介绍 预约挂号
乙 肝 肝病医院 来院路线

黄疸的类型与肝炎黄疸

  黄疸是消化系统肝胆疾病的一个症状,非单一疾病。以血中胆红素增高导致巩膜、皮肤、粘膜、体液,以及其他组织发生黄染现象,是典型的高胆红素血症。如血检胆红素含量超过了正常值,但未有上述表现,临床属于隐形黄疸或亚临床黄疸。而很多人误以为黄疸是肝脏的疾病,只要有黄疸或者皮肤泛黄均为黄疸,这种认识是不科学的,存在很多误区。
  
  一、黄疸的症状:皮肤泛黄全非黄疸,黄疸皆非皮肤黄染
  
  黄疸主要表现为:皮肤、巩膜、尿液等体液和组织粘膜黄染,常伴有腹胀、腹痛、食欲不振、恶心呕吐、腹泄或便秘等症状。这是一般黄疸都可以见到的共同症状,对于不同病理的黄疸,还有不同的差别。有些人看似皮肤泛黄,但并非属于黄疸,多与肤色等有关。如果是新生儿出现皮肤黄染,还可能是生理性黄疸,亦不属于病理性黄疸;而有些黄疸者,但未必有黄染的表现,只有通过实验室检查才能发现和确诊。所以临床和生活中要注意区别黄疸的真伪,同时也要却别不同病理的病理性黄疸。
  
  不同病理的黄疸的特征除了实验室检测指标外,主要体现在黄疸的色泽上。如金黄色黄疸多见于急性肝性黄疸、慢性肝内胆淤时皮色较深,梗阻性黄疸的皮色深。对于因肝外梗阻和肝内胆淤导致胆盐排泄受阻的胆盐血症,它属于一种特殊的病理特征。其主要表现为:①皮肤瘙痒,但瘙痒与黄疸程度可一致;②心动过缓见于深度黄疸病便,与胆盐刺激迷走神经和抑制心脏传导有关;③肠道因缺乏胆盐,影响脂肪消化和脂溶性生素的吸收,而致腹胀、出血倾向、脂肪泻和夜盲症等表现;④乏力、精神萎靡和头痛,似与胆盐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有关。
  
  二、黄疸的分类:类型不同的黄疸,发病机理、病因各异
  
  黄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,生理性黄疸是婴儿出生后黄疸的一种类型,一般1-2周消退。成年后出现的黄疸都属于病理性黄疸,主要病因是由于红破坏增加,胆红素生成过多而引起的溶血性黄疸,或因肝病变以致胆红素代谢失常而引起的肝性黄疸,或由于肝内或肝外胆管系统发生机械性梗阻,影响胆红素的排泄,导致阻塞性黄疸。一般临床主要按照上述病理分为三种类型。

  1.溶血型黄疸:由于红在短时间内大量破坏,释放的胆红素大大超过肝的处理能力而出现黄疸。以间接胆红素为主,可有寒战、发热、头痛、肌肉酸痛、恶心呕吐等症状,尿呈酱油色,有血红蛋白尿,但尿中无胆红素。溶血性黄疸虽有巩膜皮肤黄染,但尿色不深,在急性大量溶血时,尿中出现血红蛋白尿而使尿液呈酱油色。2尿胆原多升高,大量溶血时可达1,000mg以上。粪中尿胆原也升高,2排泄量大于0mg,也有高达1,00mg以上;血液学检查除贫血外,周围血中网织红增加(常在5%~%,偶达90%以上),有多染性红出现。骨髓检查也显示有核红增生等代偿性改变。
  
  2.肝型黄疸:由于肝炎、肝硬化等疾病导致肝广泛损害,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,结果造成间接胆红素在血中堆积;同时由于胆汁排泄受阻,致使血流中直接胆红素也增加。由于血中间接、直接胆红素均增加,尿中胆红素、尿胆原也都增加、尿色加深,甚至呈浓茶色。急性肝炎引起多有发热、乏力、食欲减退、肝区痛等症状。肝硬化患者多较瘦,皮肤黝黑,可有蜘蛛痣,腹壁或有静脉曲张,肝脏可不大、质偏硬,且常无压痛,脾可肿大;晚期常用腹水,且有出血倾向、肾功能损害,甚至出现肝性脑病。血清总胆红素一般不超过170μmol/L(mg/dl),结合胆红素常增高。尿中胆红素阳性,粪便陶土色。转氨酶升高,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。胆汁性肝硬化时,α和β和球蛋白常上升。

  
  3.梗阻型黄疸:可因肝内或肝外病变所致胆汁排泄发生梗阻,胆中的直接胆红素反流入血而出现黄疸。在临床上可检测到血清中直接胆红素含量增加,尿中胆红素阳性而尿胆原却减少或消失。由于胆红素等胆类物质在体内潴留,可引起皮肤瘙痒与心动过缓。胆石症、肿瘤等压迫胆道导致的黄疸属于这类。梗阻性黄疸时粪色变淡,甚至基本灰白。基本性胆道梗阻时,血中胆红素可达5μmol/L(mg/dl)以上,其中结合胆红素占35%以上(可至60%左右)。尿中胆红素阳性,但尿胆原减少或消失。梗阻性黄疸者尿中水胆原持续阴性一周以上时,应高度怀疑梗阻由癌症所致的可能。ALP活性和胆固醇含量可增高。胆管梗阻常导致继发性肝实质损害,而出现血清转氨酶上升、白蛋白亦有所下降。
  
  如果肝的某种先天性缺陷而导致胆红素的代谢异常出现的黄疸,称为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。临床症状和体征轻或无,多次肝功能等检查无异常较难确诊,一般较为少见,本病预后良好,临床无需治疗,及时确诊可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。
  
  三、肝病与黄疸:肝炎、酒精肝、肝癌是黄疸的高发疾病
  
  黄疸主要与肝胆疾病密切相关,尤其是肝脏的各种疾病,所以黄疸也容易被误解为肝炎。临床中病理性黄疸以乙肝,中重度脂肪肝,以及酒精肝,肝癌等肝病的为多见,成为与黄疸有关疾病的危害之首。
  
  1.乙肝:急性病毒性肝炎和亚急性肝坏时,黄疸迅速加深,而肝肿大不着或反见缩小,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时,黄疸的颜色一般不会有变化,在病情未缓解时处于持续状态,并有肝肿大,倦怠乏力,厌食油腻,蜘蛛痣等肝病的症状。对于肝炎(乙肝性黄疸)的治疗以乙肝的治疗为主,只有将乙肝病毒的复制与危害得到控制,对肝的损伤减少或逆转,才能改善和消除黄疸等肝炎的体征。

  2.脂肪肝:一般轻度脂肪肝没有的症状,对身体健康也不会造成太大影响。中重度脂肪肝由于导致肝的损伤影响胆红素的代谢,出现黄疸,其颜色较浅,可是是间歇性的,但不会持续太长时间。同时还伴有乏力,肝区不舒,以及转氨酶升高等症状。脂肪肝性因素所导致的黄疸,治疗也是积极的治疗原发疾病才能消退黄疸。

  3.酒精肝:可见黄疸、颜色较深,面色灰暗,腹胀、乏力、肝区不适、厌食,还可有肝肿大、压痛、腹水、浮肿、蜘蛛痣、性功能减退、男性有勃起功能障碍等,肝功能检查有AST和ALT中度升高、AST/ALT比值接近3等指标。治疗也是治疗原发疾病,然后再对症处理。

  4.肝硬化、肝癌:肝癌多由于肝硬化的发展而来,一般在肝硬化的早期出现黄疸的症状,一般颜色较深,色泽暗淡,肝病面容,但在肝硬化早期一般不会有其它的肝病症状,当肝硬化失代偿期时,不但黄疸的颜色继续加重,而且还出现的肝病体征和症状。后发张为肝癌,肝癌黄疸的颜色更加深暗,犹如烟熏。此期一般很容易从面容进行判断和察觉,如果积极治疗存活率较高,肝硬化也可以逆转,如果错过的治疗时机,肝癌的亡率。

版权声明:部分图片来源网络,就医指导谨遵医师。
自助挂号

(本网站已加密,保护个人隐私)